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畜生恶鬼。   2.斯陀含果又称为“一来果”。此果因为对欲界烦恼尚未完全,还必须历劫一次,所以获此果后只转生一次。   3.阿那含果 获此果后不再回欲界受生而生天界,然后在天界修成正果。  ...觉悟,但是他的烦恼没有,他还有贪、嗔、疑、慢,还有是非、人我。换句话说,他还是凡夫,不是圣人,所以不能称为正觉。如果是贪、嗔、痴都尽了,没有烦恼了,佛就承认这个人是“正觉”,他得到了“正觉”的学位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五)

    ;3、烦恼;4、综上所说义,具足正知正念,饶益有情;5、修学善根回向。 1、六度:布施波罗蜜多的颂词说: 为证菩提尚需舍身命 何况身外区区诸物品 故当不图果报异熟等 ...心续本来是远离一切“生、灭、常、”戏论边际的。如果懂了这一切,对于一切有漏的执着,比如说能执的心,还有所执的外相,便知这一切全不可得,从内心深处将之弃,这叫决无作意。对一切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074184706.html
  •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——教宗谤法答辩录

    在洞穴中不再害怕,石灵便消失了。   一本叫《自我(Cutting Ego)》的经书中提到,由伟大的吉美林巴所作的《空行之笑(The Song of Laughing Dakinis)》中说道:...的凡俗世界之苦是小乘教法的课题之一,经由这样的观照,意念即转向佛法(注1)。但此教法乃在给予对苦之本质的认知,因而使各别之修行者能够苦的折磨。小乘的观点乃为出离世间,摆脱对人世的依恋执着而观照世间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785111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佛教?以佛教的经、律、论为理论基础,以三法印为依据,立足于以人为本,用大悲救世的精神来引导世人,勤修戒定慧,常行八正道,熄灭贪嗔痴,烦恼障,获得现世自在解脱之大众化佛教,就是人间佛教。所以,对于...寺院己成了闹市,商业气息浓厚。   商业化总是与世俗化的佛教仪式纠缠在一起,上文提到的手机开光、汽车开光等仪式之外,烧高香、撞头声钟在现代的很多寺院里也颇为流行。每年新年伊始,很多人不惜花高价点燃头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

    应该先显后密;即先发起大乘归依和志求无上菩提之心,继而受持菩萨戒。其次,进修禅定引发神通,以便迅速积满资粮。最后秉持中观正见抉择诸法实性,破除实有自性的妄执;并循此修习无分别慧以烦恼、所知二障。...叶尔巴,协助藏人译出《究竟一乘宝性论释》。最后,尊者居住拉萨南面的聂塘。   上述论典以外,尊者还讲授了《二万五千颂般若光明释》、《学处集要》、《众经集要》、《入菩萨行》和《菩提道灯》等论典。此外也有...

    寂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3087454.html
  •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的“现代禅”思想

    修证之道前的道基,为不舍世间的大乘性格打下坚实的基础。第四个道次第之后,即专心致志于空性的体认、烦恼的。然后再从空性的体证出发,倾尽一切皆燃烧的利他,广学多闻,向一切种智智者的方向无休止的迈进。这样清晰严整的次第施设,既符合先具足‘世间善行’,后修‘出世间行’的修学次第;又具备先断见惑,后思惑;先契入‘根本智’,后充实‘后得智’的佛法通则;既呼应新时代世间智者的价值观,又统贯佛法大小显密的...

    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088591.html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次第,名觉分,身心粗重,而身轻利安适也。(五)念觉支,常明记定慧而不忘,使定慧均等。(六)定觉支,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也。(七)行舍觉支,舍诸谬妄,一切之法皆舍,心平坦怀,更不追忆也。此行蕴所摄,舍...中土者,已有多种,然其程度,相去远甚,有小乘之禅,有中乘之禅,有外道之禅,大乘六度法门虽已传入,其旨未显,故当时之禅,或用脑筋测量,或枯坐六根,皆是向臆之学,不能明心见性,洞彻本地风光,皆是有为法,与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

    ”《圆觉经》云:“居一切时,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,亦不息灭,住妄想境,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,不辩真实。”佛性本来不起妄念,非妄想而有,非起妄想而无,若因妄想而有,起妄想而无,则佛性亦属生死轮转矣,故知...言若将小乘二乘不澈底之法误众生,则必自招拔舌尘沙无量劫也,〈十四科颂〉:不二。   顿觉了。   高峰禅师用功时,闻枕子堕地,无明窠臼,叻的打破,叹曰:“万不想今日有这般奇特事,事怕有心人。”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2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1)

   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,怎么此地出现声闻天人?好在后面经文里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,才这个疑问。经文很长,要费很多时间才讲到,我在这里略略的提一提。  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...!’我替你安心安好了。他在这一句话中大澈大悟,心安了。心在那里都找不到,还有什么安不安?可见天天觉得心不安,那是妄想执著。这一下觅心了不可得,妄想了,心就安了。所以,学佛求的是心安。道理明白,心就安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7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,或是鸟兽等旁生趣,但圣者是不会生在这些恶趣中的。而且释迦菩萨此生亦曾娶妃、生子,出家后又从外道修学禅定与苦行,即使在菩提树下,他也还是生起贪、恚、痴等三不善寻,可见他在那时都还没有烦恼,因此还...,是否会肯定地说:一切众生皆当成佛,即连善根的一阐提,与已入涅槃的二乘圣者,都绝无例外?至于如来藏学,则属“佛性本有论”,依于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之前提,理所当然可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,因此本文只在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